close
抵達、等候
面試時間在下午一點半,吃完午餐才出發。
一路從高鐵站坐計程車到人社院,花了兩百多,也花了約十到二十分的時間。一路從校門口開到山上的院所,蜿蜒曲折、也感受到坡地是多麼的傾斜。
計程車並沒有開到正門,因此從斜坡的側門進入,經歷了迴廊。
走進人社院,第一印象就是「大」。
高大的一樓大廳、大大的船、大大的樓梯、大大的梁柱。
隨即走上二樓,考生皆坐在兩旁的長椅上看著資料、書籍。每個人像是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我的心無法靜下,報到完也差不多輪到我,因此就在表定時間五分鐘前走到考場外等候。
前一個人在裡面和教授們聊得很開心,在外面我都能聽到裡頭的歡笑。
時間到,鈴響。終究沒人走出來。
再一次的鈴響,我聽見裡面仍在交談。
第三次鈴響了很久,我的心跳也跳到最快,門終於開啟。
面試過程
裡面坐了三位教授,左邊兩位女教授、最右位是男教授。
一進去確認過後姓名,便請我坐下開始自我介紹兩分鐘。過程他們都是笑笑的,在自我介紹時他們感覺都在看備審。結束之後就開始問問題的環節。
Q:你剛剛有提到身為一位在跨文化家庭成長所遇到的困境,那你能否舉出一個對你而言最深刻、最能改變你的事? (其實教授的提問很長,但原意差不多是這樣。)
(這裡是因為我在自介時說到我來自新住民家庭,這讓我產生想來念人文社會的動機。)
A:因為我的生長歷程中所遇到的事,讓我很想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我有順便分享一個自己的例子。)
Q:那你認為除了尊重他人這些能從「個人」去改變的方式以外,還有什麼作法能改善新住民族群的困境?
A:我認為是制度的建立。即便我們現在辦了很多友善活動、我們標榜自己是個包容多元的社會,卻很少在制度層面上想到這個政策是否能讓新住民真正融入。我認為是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缺少能跟新住民站在同一立場的人,去表達他們面對這個新制度會有怎麼的困境。
Q:你在備審資料中提到你學了多種的語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越語,你不會覺得同時學習這麼多語言很辛苦嗎?
A:不會。先從英語講起好了,因為從小就開始學所以沒什麼負擔。而法語和西班牙語之間其實有許多相似性,所以還好。其實我認為學習語言的同時還可以學到關於那個國家的文化,所以語言不只是語言。(提問的教授聽到這個回答後點頭)
Q:你學習這些語言是自己的意願嗎?還是因為是學校的課程所以你才去學?
A:我覺得都有。因為是班上所有人一起投票決定要學哪種語言,班導師才去找教外語的老師來上課。而在選擇的過程我就是選西班牙語與法語,所以我能在課堂中學到自己想要學習的。
Q:你在申請動機中列出了很多不同方面的社會議題,想必你對這些都有關注吧?(我:是的。)你不會覺得這些是很沉重的議題嗎?
A:其實不會耶。我認為這些議題是每天都在發生著,而我們成長過程中勢必會遇到的。與其覺得沉重,我認為那就是我生活的一部份,我想要學習更多相關的知識並在將來進入體制去改善社會上弱勢者的處境。
Q:我很好奇你在做什麼的時候,會感到快樂?
(聽到這題突然覺得好意外,是我唯一提問結束後想幾秒的問題。)
A:嗯......當我在某個社會問題中找到它為什麼會發生的癥結點,而我去解決它的時候。(我覺得我答得沒有很好。)
答完之後教授有將我的回答覆述一遍向我確認。我:是的。
_
這時我有聽到外面在按鈴了,教授們就和我說因為時間的關係無法繼續,我說完謝謝以後便出去了。
其實問題應該不只這些,但我在面試的時候腦筋很空白,所以只記得一些有印象的題目。
結束之後學長有請我填寫關於面試的問卷,填完之後我就走了。
算起來在清大裡面的時間應該只有半小時吧。(面試時間十分鐘)
面試完之後其實很沒自信,因為想到我前一個都超時到按鈴三次才出來,我覺得我應該沒什麼勝算吧。
結果、建議
結果五天後放榜,正取了!
有大學念了! 心中的大石頭終於卸下。
如果要給什麼建議的話,我認為還是要多對自己所寫的資料熟悉。
像我的問題全部都是自我介紹與備審資料出來的。(除了那個有關快樂的問題以外)
我覺得可以在自我介紹時第一個就把想要被問、很有把握的事提出來。像是我講完名字、學校以後,就接著講自己很愛關注社會議題與新住民族群。果然後面教授幾乎都圍繞著這個主題問。我也有在備審資料中用比較大的篇幅寫學習外語的事,自我介紹也有強調自己是語資班的。
總之就是要在資料與自我介紹中,讓你想被教授問的主題鮮明一點。
當然對於你想強調的事物自己也要夠清楚、要有被問到就能侃侃而談的覺悟。
最後雖然我在面試時很緊張,但老話一句,
「不緊張贏一半。」
面試前將呼吸放慢、大口吸氣與吐氣。面試時語速放慢、如果自己平常不愛笑的不用勉強一定要面帶微笑,這反而會變成一種束縛讓你更不自在。
以上,今年,我就是清大人社的學生了。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